close

Tea culture and christianity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教師/何世莉 (本文之轉載經過作者同意)

I.引言

在美國,看到過馬路或等公車的人們手拿一罐可樂或咖啡,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而在台灣,手持一個上面插了根吸管的塑膠飲料杯,則叫做正常。這樣的飲料購自路邊隨處可見的茶飲店。台灣,以滿街的茶飲店聞名,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舉世皆知的「珍珠奶茶」。

 

II.看看台灣的茶飲店

自1980年代起,隨著珍珠奶茶的推出,茶飲店即躍升台灣文化之要角。在這世界的一隅,茶飲店普及如7-11便利超商,小小的飲料攤販點綴著台灣的街道與街角;這絕非主要城市之特有景觀,周圍的市郊與鄉鎮也不例外。茶飲店的主要客群涵蓋15歲至40歲的民眾,台灣大概是全球唯一藉著茶葉如此大發利市的國家了。迅速訪視這些茶飲店,就可看出這些店家多半備齊了製作飲料商品所必須的各種裝置:冰箱、冰櫃、爐子、自動式封口機、收銀機、及各種容量的杯子與吸管。老闆也許聘請一兩位員工雇店,身兼類似酒保角色的便利超商。商品價目表通常列在牆上,或置於點餐櫃檯上,此外商家也備妥了可攜回參考的價目表兼宣傳單,方便顧客善用其外送服務。認真檢視價目表上的商品選擇,不禁讓人歎為觀止。保守估計,單一間茶飲店所提供的商品就至少有四十餘種。飲料大致是由紅茶或綠茶作為基底,且有冷熱兩種選擇。在這之上,還可以加入果漿或新鮮果汁(例如:百香果、葡萄柚、檸檬、芭樂、覆盆子、蘋果、番茄、櫻桃、荔枝、鳳梨、蜂蜜、芒果等等)、汽水、鮮奶、咖啡,甚至是海尼根等牌子的啤酒。除了上列選項之外,亦可另加酸梅、蒟蒻、巧克力碎片、Oreo餅乾、奶酪、椰果、蘆薈、愛玉、仙草、山粉圓、各種大小不一、形形色色的粉圓,或不同口味的冰淇淋,可說是不勝枚舉。而每杯飲料價格,依台灣的消費標準來說,相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的40至60元新台幣。最令人驚歎的是,價目表上的四十種選項裡,顧客都還有微調的空間,譬如:甜度與冰量均能依個人需求適度調整。

 

III.飲料中的享樂主義

其實促成茶飲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享樂主義所帶來的商機。這些茶飲店骨子裡販賣的,是讓顧客對於生命中幸福與愉悅的追求得到滿足。享樂主義(Hedonism)廣泛且適用普羅大眾的定義,就是追求或投身在歡樂、愉快的享受之中,特別專指感官上快活的感受。意即,享樂就是人們藉由飲、食、性等經驗中的感官享受來取得快樂。在這定義下,茶飲文化亦可歸在「透過喝飲料,找尋愉悅感」的分類底下。

推動茶飲文化潮流的思維,在下列現象中即使不那樣顯而易見,亦足以藉由推斷得知。

 

1.混搭與多樣性

台灣的茶飲店善用了混搭的科學與藝術,提供顧客多樣化的飲料選擇。餐飲相關產業的科技發展,賦予了茶飲店有能力來推出豐富又多樣的飲料產品。這多樣性,來自於創意十足地將各種食材與香料混合搭配,以滿足消費者的特殊要求,或是為了落實店家自身的「珍奶哲學」(bubbleology)。創意混搭出來的新飲料,往往成為店家當季的主打商品,召喚勇於冒險的顧客來挑戰自己的味蕾。

 

琳琅滿目的混搭飲料選項,開放菜單讓顧客可隨己意高興地點選品嚐。有別於星巴克或其他本地的餐廳,僅提供有限且多半單調重複的飲料選單(碳酸汽水、果汁、咖啡或茶),街上這些茶飲店所陳列的百變飲品,讓消費者有種自己擁有永無止境、不可勝數的選擇之錯覺。茶飲店祭出不斷推陳出新、常保新鮮的手法,予人愉快、興奮與盡情揮灑創意的樂趣。人生,可不就應該隨手擁有一杯帶來新奇與快樂的飲料!茶飲的基底或許一成不變,但只消添加一瓶蓋的微妙變化,便足以注入滿足人心渴望新穎的魔法。在這樣一個渴求多元、多變的後現代社會裡,茶飲店儼然變身為受歡迎的產業。它突破了乏味的飲料選項,迎合了消費者求新求變的訴求。

 

2.客製化與個人化

茶飲商家看到的,是提供大眾客製化與個人化的商機。個人化,將消費者高抬於產業的核心地位。茶飲產業致力於使其商品在任何時空,均能滿足消費者味蕾所期待的各樣選擇與規格。茶飲店的使命,是讓顧客對於飲料的想像與願望,能即刻實現在他們的舌尖上。消費者所嚮往的風味及使其愉快的口感,混搭的魔法都能一一滿足。

 

個人化,強調的就是消費者可自己選擇。這種文化潮流鼓吹、肯定個人為自己定奪的權力,傳遞人類應當擁有自由選擇的價值觀。個人化的抉擇賦予消費者權力,不僅能決定生命中大事,連小事都有掌控的權限。自己做決定的想法,足以帶來許多的快樂。顧客可以指定他要什麼樣的飲料,不像在傳統的餐館裡,必須受限於菜單上的飲料選項。顧客是老大,因為他手持著購買與否的權力。

個人化,關注的是個體。對飲料的選擇化身為人們自我表述的舞台,是地位的象徵,是一種社會認同。在充斥著多樣化、多元選項的世界裡,個人藉著選擇來定義自我。後現代主義視自我認同為一種社會建構。人們在諸多社會與經濟因素的影響下建構其自我認同。有些人的自我定義根源於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所聽的音樂、所穿的衣服或所選用的品牌。在台灣,消費者還可在飲料的個人化選項中找到自我的認同。

乍看之下,此種文化風氣是將掌控權交予消費者,將他們置於潮流的核心。茶飲店的定位既是待客如主的僕人,也就看似名符其實地以顧客至上的觀念來服務消費者,標榜著讓消費者心滿意足的高尚口號。然而分析起來,茶飲文化的表象背後,其實最大的收益者依舊是連鎖店的業主。對業主而言,或許客製化意味著產品必須個別化生產,代表著所提供的飲品必須更加多樣化,不過隨之而來的也是更大的市佔率與利潤。顧客滿意度與市佔率的提升是客製化的優點,反之,較高的材料與生產成本則為必要之惡。但總體來說,茶飲店家依然是此文化的經濟收益者,搭上茶飲的風潮,意味著能從消費者身上賺取利潤。雖然每杯飲料40~60元新台幣的售價並不高昂,但是對於用一天三杯茶飲來取代水分攝取的消費者來說,每天花在飲料上的消費就高達新台幣120至180元。商家以量制價,靠著每天顧客的消費次數累積可觀的利潤,是最大的贏家。可見,茶飲業者誠然才是客製化與個人化潮流下,被服務的最大既得利益者。

 

3. 茶飲店帶來生活樂趣

食物與飲料的本意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飲食不足,人類即面臨危及存亡的困境。在世界其他受貧窮與饑荒肆虐的地區,例如糧食與飲水都極其缺乏的非洲,食物及用水的供應直接威脅人民的性命。然而在飲食相對豐餘的台灣,食物與飲水的功能早已超越止渴、滿足基本需求的範圍 ,多了迎合人類享樂與欲求的用途,甚至能以定義人們的身份認同。這樣的現象,在飲食已晉身為「食品飲料產業」的地區最為明顯。台灣茶飲店蓬勃發展的驅動力,其實是享樂主義。

那已發展到近乎極致的混搭與多樣化、客製化與個人化,及高舉人類選擇權的現象,即為明證。一般人民對於茶飲店家的正面回應,反映出現代主義及享樂主義早已深植於百姓的意識形態與生活習慣裡。業主從此思想體系獲益,消費者趨之若鶩,正好一拍即合!

 

IV.台灣茶飲與聖經

1. 從人受造的獨特性,到消費者的專屬快樂聖經告訴我們,人類是照著神的形像受造,奇妙可畏(詩一三九14)。每一個人的受造都是獨一無二的。茶飲店運用了「人的獨特性」的教義,將之與個別化的原型象徵(root metaphor)結合,照此脈絡推衍,一個人的獨特性不僅表現在他的背景、個性、渴求與天賦上,更可反映在他的味蕾與偏好的飲料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對於飲料的選擇,會跟排在他後面的那一位消費者全然相同。況且,今天能讓這個人快樂的事物,或許明天就改變了。這些茶飲店歡慶每一位顧客對飲料的特殊喜好與獨特性。

 

然而,在多樣性與隨己意選擇的處境下,個人化很容易掉入膚淺的身分表述裡。有一位人就被他的友人稱作「只點葡萄柚綠茶」的那個人。在追求愉悅與幸福的過程中,人們可能會無意識地將自己的身份交由瑣碎的事物來定義,個人的身份認同不再取決於她的內在生命,反倒變成由她最喜歡的飲料來決定。人類身分認同的判斷基礎,不再是其內在的固有條件(inherent conditions),而是其外在的添加條件(external conditions)。

 

2.在勞碌的生活中,追求合理的快樂

聖經傳道書中的傳道者道盡了日光之下人類生活的無意義、愁煩與醜陋和令人痛苦的現實,然後用這句勸勉來結束其談論,他說:「吃喝快樂」。「吃喝快樂」在傳道書中出現了許多次(傳二10、24;三12、22;五17-18;八15;九7-9;十一7-10),也被許多專家學者用來佐證傳道者對於享樂主義的支持。享樂主義一詞雖帶有貶抑,但事 實上「吃喝快樂」的銘言卻 應該更廣泛地被解讀成:以吃、喝來代表人類生命中的一切享受。

 

傳道者自問,人生在世真正可以得到的是什麼?他答說:「幸福與快樂」。他鼓勵讀者,縱然世上多有痛苦與愁煩,仍然要享受日光之下生命所授予人類的快樂。更甚者,傳道者主張,能夠追求吃、喝所代表的一切享樂,也是神賜予人的福份(傳三13 ; 五18)。不過,雖然傳道者在十一章讚揚人應當追求享樂,他仍附加警語加以提醒。傳道書十一章九節說:「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他警告讀者應當意,神會照著人在追求感官享樂的行為上,審判各人。各人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段經文故此呼籲,在渴求幸福與快樂的同時,仍應當存敬畏上帝的心做出健全的判斷。

 

從一方面來看,這些飲料確實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快意與幸福感,似乎也是傳道者鼓勵人們享有的,但是基督徒亦當善用其美德與分辨的能力,免去可避免的不良後果。若不規範可能導致的痛苦,那麼再大的快樂也將顯得無足輕重。傳道者主張在規範底下,享受這些飲料帶來的快樂。這是台灣茶飲文化必要的出路與救贖。倡導消費者享受飲品的快樂應當被滿足,很容易使之掉入貪婪、自私與放縱的陷阱裡。任何感官的追求都一樣,必須正視成癮的可能。《中國郵報》在2008年就曾報導過珍珠奶茶成癮的問題。對珍珠奶茶上癮,與煙癮或毒癮不同,相對不易察覺也看似無傷大雅。飲料成癮的危險也許不會立即築起人們對飲料的戒心,然而上癮的風險確實存在。加拉太書五章二十二~二十三節提到聖靈的果子,其中包含了節制(self-control)的美德,雖然列為最後一項,卻同樣不容輕看。經文表明,節制是基督徒應當培養的品格,好幫助我們抵擋肉體的邪情私慾。節制能夠保護一個人遠離貪婪、自私與放縱的光景。享樂的自由當前,消費者有責任約束自己的渴求。

 

3. 人的選擇權,是神所賜的禮物

上帝賦予人類做決定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與自由選擇權,是人類的一大特徵。只不過,人類自由意志的祝福與神聖不可侵犯性,卻很快地因著創世記第三章記錄的墮落事件而受到虧損。亞當與夏娃墮落之後,人類的選擇便受了玷污,容易傾向於做出不好的選擇。墮落之後的選擇,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選擇,不僅是祝福也成了咒詛。人必須正視陳列在他面前的各種選項。因此,腓立比書四章八節給了我們一個人類行使選擇權的原則:「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保羅藉著這節經文呼籲,行使人類意志做抉擇時,要拿出屬基督的分辨能力,擇定那些「值得選擇」的。失控了的選擇權,可能造成健康的負擔與傷害。這些茶飲或許吸引人的眼目,刺激人的味蕾,卻幾乎沒有營養價值,多半是化學合成的人工色素液體。《中國郵報》2008年的報導指出:「分析結果顯示,一杯500cc糖分與冰量正常的珍珠奶茶,含有250至550卡路里,意即一天一杯持續14天,加上不運動,將會導致消費者體重上升至少1公斤。」簡而言之,這些飲料中所含的熱量與糖分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體重上升及肥胖的風險。

 

4. 追求終極的快樂—上帝

詩篇裡充滿了快樂與享受的詞彙,然而其中所追求的喜悅與快樂都是在神裡面、在祂的同在與話語中尋見。詩篇七十三篇將詩人描繪成一個心懷不平的人,因看見惡人富足、成功又狂傲,便心生嫉妒,失去了身為義人的平安。直到他進了神的聖所與祂的同在,詩人的眼光方得重拾義人的視角。因此,詩人在詩的結尾宣告,他明白了,神和祂的同在才是自己最終極的愛慕,惡人所擁有的財富及成功均無法與之比擬。詩篇七十三篇二十五節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詩人在神的同在裡,重新得力,神的同在解釋了人生的痛苦。妥拉詩或智慧詩都規勸神的百姓,要在耶和華的話語及誡命中找尋喜悅與快樂。「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一2)又說:「求你叫我遵行你的命令,因為這是我所喜樂的。」(詩一一九35)對我們愉悅及幸福的追求目標重新轉向神,是大有益處的,因為這世界能夠給予的不過是短暫、膚淺且不完全的歡樂。詩人斷言,人最深刻、持久的快樂,惟有在神裡面才找得到。

 

V.結論

人類天生渴求快樂、渴求美好的人生。商家深知這一點。這世界的商人會提供各種管道來滿足人們對於快樂經驗的需要。不幸的是,原本好的、無害的、神聖的渴求卻被錯用與敗壞。因此,這篇文章旨在挑戰消費者贖回這神聖的渴望,藉由去操練「負責任的享樂」,以及去追求與上帝同在的那種最深與持久的滿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愛小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