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寫的文章...
現在的生活每天最大的目標,就是希望自己在夜間起床哺乳之後,可以在早上七點左右保持清醒,送老大去上學。今天是滿月以來的第十一天,今天早晨不但送了老大去上學,還可以陪二女兒講講故事玩遊戲,直到接近中午時,才將二姐小希送去婆婆家。
前一陣子寫的文章...
現在的生活每天最大的目標,就是希望自己在夜間起床哺乳之後,可以在早上七點左右保持清醒,送老大去上學。今天是滿月以來的第十一天,今天早晨不但送了老大去上學,還可以陪二女兒講講故事玩遊戲,直到接近中午時,才將二姐小希送去婆婆家。
最近生活上有一些體會,讓我深深覺得台灣人真的好需要同理心。
在唸護理系時,很幸運的,曾經上過台灣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博士的同理心課程。我記得,在課程裡面,老師要我們模擬癌末病人的心情,有人扮演病人,有人扮演前來關心他的護士。記得那個當護士的同學總是被老師罵,因為我們總是試圖想要去安慰別人,想說些話讓他們覺得好過一點。但是,我們未曾真正當過癌症病人,如何能體會生命將盡的那種複雜感受?因此老師說,同理心,就是你試圖去瞭解他們的感受,不要批判,不要給予建議,也不要說有人比你更慘....當你試著去了解,試著去體會時,讓病人教會你他真正的感受,去聆聽去陪伴。
前面有一篇文章講到愈來愈國際化的安平,事實上,我還沒有真正寫到關於在家鄉體驗到世界的感受。
有一次,我邀請南非朋友的母親來到我們媽媽小組聚會,那次的聚會主題討論到媽媽對於自我角色的定位,隨口問了這位南非長輩,她有三個孩子,在撫養三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她一直都有持續在工作,並沒有因為忙於照顧家庭而辭去工作,我相當佩服她,我告訴她我難以想像自己怎麼照顧三個孩子還要去上班,我一定無法兼顧的。南非長輩告訴我,其實在她的孩子們年幼時,他們住在辛巴威,在辛巴威時,家中有很大的幫忙,可以讓她持續去上班工作,也能把孩子們照顧好,這所謂家中的幫忙,指的就是黑人幫傭。我內心吃驚,這這我在電影中看到的黑人幫傭,竟然就在我眼前這位女士的生活中出現。之後幾天,每當我想到我的朋友家中就有黑人幫傭,我還是一直難以相信。是黑奴嗎?不過,後來我想到在臺灣越南印尼外傭也是蠻普遍的,或許真是我孤陋寡聞,眼光如豆吧!
小美小時候,我曾經想要陪她學英文,買了一些英文有聲書常陪她讀,但是並沒有很持續,當她比較懂事了,知道中文與英文的差別,就開始抗拒英文,因為我總是一直講英文也不解釋給她聽,後來她索性拒絕英文。當時,我不想破壞她學習英文的胃口,也就不強迫。
懷孕是一種很特別的狀態,對我來說,是介於兩寶媽到三寶媽中之間的過渡準備時期。是一種一邊等待,一邊準備迎接更忙碌,更瑣碎,更少me time的未來。